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作品评选已经进入尾声,由五名资深评委经过多轮评选,从全国范围内所征集的十余万幅作品中评选出的最终获奖作品即将出炉。在奖项出炉前,我们找到了评委中的四位老师,和他们聊了聊关于本届摄影大赛和关于摄影的一些话题。

王身敦

  王身敦于年任合众国际社摄影记者,自此开始了24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之后,先后在路透社任助理编辑、摄影记者、新闻图片副主编、首席摄影记者,工作地点包括香港、伦敦、新加坡、北京等代表处。从年到年,王身敦在路透社北京代表处任首席摄影记者,主要负责大中华区事务。他于年加入了盖蒂图片社(GettyImages)。他成立了盖蒂在中国的第一个编辑部,并主管运营,直至年北京奥运会结束。王身敦分别于年和年两度担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他是荷赛大师班中国区评选委员会成员。他从事的其他与摄影相关的工作还包括摄影师培训、专题讨论会和研讨会。现为独立摄影师和咨询师,主要工作重点在中国地区。

摄影:王身敦

框哥:王老师作为咱们的元老级评委,咱们就直切主题吧~您参加完本届摄影大赛的评选后,有什么最直观的感受?

王老师:参赛作品水平提高了,也更国际化,特别明显是自然类,越来越多的作品都是在外国拍摄完成,很多精彩画面让我也大开眼界。

摄影:王身敦

框哥:请问您觉得今年大赛有没有什么地方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老师:印象比较深的是新增的图片故事类别,这一类别能让摄影师更有深度和层次的去表达,单张照片有时侯没法有效的讲述故事,很多故事十分震撼,有的故事又饱含趣味,在评选的过程中也是享受了一番。

摄影:王身敦

框哥:评选过程比起往届来说有什么新的变化么?

王老师:大的规则和流程没有变化,但这次评选更有弹性,评委有时侯会要求返回早两轮去把没有被投出来的好照片重新挑出来讨论和投票。当然,评选出来的作品一如往常的还会经过严格的质量捡查,以确保其真实性。

摄影:王身敦

框哥:在评选中您更看重的是摄影作品哪个方面呢?

王老师:摄影的意念更重要,按下快门并不是为了要证明会拍好看的照片。

摄影:王身敦

框哥:您觉得举办摄影大赛的意义何在?

王老师:摄影比赛是交流、教育和提高水平的平台。从这几年的参加作品来看,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是实在的达到了提高和教育的目的。

摄影:王身敦

艾绍强

美国《国家地理》简体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主编。多年从事编辑工作,曾在《女友》、《华商报》、《北京纪事》、《中国文艺家》等媒体就职。艾老写文章,也拍照片,撰写和拍摄了大量报道、纪实类作品,是框哥打心底里尊敬的一位老师。

摄影:艾绍强

框哥:在您看来这届摄影大赛与前几届摄影大赛相比,有什么新的亮点出现?

艾老师:其实本届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已经是我们举办的第十一个年头了,要说新亮点,第一个就是参与的朋友越来越多,无论是职业摄影师或是摄影爱好者都因为发自内心对摄影的热爱,所以为大赛呈现了比往年更多的精彩照片;第二个就是今年增加了“”图片故事“”这个比赛类别。

框哥:请问您如何理解今年摄影大赛所新增添的“图片故事”类?

艾老师:拍摄图片故事一直以来就是NG(国家地理)的强项,增加这个项目应该说是理所当然,也表明了我们一贯倡导的拍图片故事的态度,更表明我们对图片故事的重视,希望广大摄影师朋友多拍图片故事、多拍讲中国故事的图片故事。

摄影:艾绍强

框哥:本届大赛依旧开设手机专区,相较于传统摄影,是否会担心手机摄影在条件、标准的放宽下会造成摄影质量的下降?

艾老师:手机只是一个拍摄工具,最终我们看的还是图片本身的质量,这个质量不是像素之类的技术指标,而是图片呈现的内容,用什么工具影响的只是图片的呈现效果,不会影响图片的表现内容,所以我们不担心所谓的摄影质量的下降。

框哥:另一方面,随着摄影行业的科技发展,传统摄影的手段和方式近年来是否有新的变化?

艾老师:科技发展带来的是摄影工具的变化和某些表现方式的变化,对于摄影本身的内容影响不大,因为最终还是人的大脑决定摄影内容。传统摄影的手段和方式在工具和呈现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呈现内容变化不大,陈词滥调甚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摄影:艾绍强

框哥:面对如此众多的参选作品,这次的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使用了什么样的流程和标准来评选出优秀作品?

艾老师:流程和以往一样,其实所谓的“标准”只是针对大赛评选流程,为保证公平的需要制定的评选机制,将权力分散给每一位评委,而不是让谁独大。至于对摄影作品评判的“标准”,其实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言,能打动我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框哥:请问在您自己看来是更注重摄影的技术与水平还是偏向于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意义?

艾老师:技术当然要考虑,最起码你得是一张技术上合格的照片,比如曝光、构图这些基本的要素——写文章最起码的要求是句子通顺,摄影也一样。但选择获奖照片主要还是看作品表达的内容,看表达内容所传达的意义。

摄影:艾绍强

框哥:每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摄影师作为资源储备么?

艾老师:我们的摄影比赛有一个目的就是发现新人、鼓励新生力量加入到摄影队伍里,我们不仅给摄影师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想让世人通过镜头看见并了解这个世界,摄影改变世界,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的,还好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一直在努力着,等待着开花结果的一天。

杨昶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摄影师、高级图片编辑,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师大赛(中国区)评委。曾拍摄过《西藏本教》、《国宝河北》、《稻作原乡》、《江西祠堂》、《非遗中国》、《唐卡》等封面选题。

摄影:杨昶

框哥:杨昶老师一句话评价一下本届大赛吧。

杨老师:本届大赛参赛投稿的作品面更广了,评委们看到了许多新的角度和故事。今年新增了图片故事组别,投稿数量和质量都超乎我们的预期。

摄影:杨昶

框哥:问您两个本人最关心的问题吧~第一是怎么理解新增加的参赛类别“图片故事”类别?怎么看当下最流行的手机摄影?

杨老师:新增的图片故事类别,与单张作品相比,更看重组图的故事性和完整性,能够更好的衡量摄影师的真实水平和摄影语言的把控能力。第二个问题,由于各个手机厂家不断推出新机,手机摄影一年比一年进步,在一定像素范围内手机摄影有一定优势,并逐步成为摄影的主流。拍照片越来越容易,但好照片越来越难拍到。

摄影:杨昶

框哥:评选工作困难么?

杨老师:其实投稿作品数量很多,我们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可是精彩程度的增加也让整个评选过程更像是一种享受。参与评选的评委对每个类别进行初选,汇总各个评委的初选作品进入第二轮投票,每个类别都需要经过多轮投票才能决出最终结果。

摄影:杨昶

框哥:您是更注重摄影的技术含量还是摄影所阐释的意义呢?

杨老师:在我心里,两方面都一样重要。

摄影:杨昶

框哥:说一说您所理解的大赛想要给人们带来的意义。

杨老师: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是面向专业和业余摄影师的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摄影师们可以在比赛中学习、观摩成长,优秀作品我们还会选送至美国总部参与全球大奖的角逐。我们是筑梦者,只为每一位热爱摄影的人能在摄影道路上走得更加遥远,能呐喊得更加响亮。

摄影:杨昶

蔡志勇

中国摄影学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佳能特约摄影师讲师、GettyImagesChina华盖创意全球图片库独家签约摄影师、StudioT视觉总监。

摄影:蔡志勇

框哥: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习惯将您定义为一位高端的商业摄影师,您怎么看这个称呼?

蔡老师:很正常,很多时候摄影在我的世界里是属于工作的性质,我必须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它完成,所以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可是在我私下而言,我和此次大赛的其他评委老师都是特别好的朋友,这个时候,摄影在我的世界里是纯粹的艺术的,其实更多的时候,想让大家看到我更纯粹的一面。

摄影:蔡志勇

框哥:先和您聊一聊此次大赛的新增亮点“图片故事”类别吧?您如何去理解它?

蔡老师:图片故事是让摄影师更加完整去展示自己的摄影水平,不是简单的去用镜头捕捉就完事了,而是分三大步骤:拍摄前要有很好的策划,拍摄时要加入拍摄的观念,拍摄后对作品精心编辑挑选——这样有助于摄影创作,也让摄影师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影像观。图片故事参赛的好多摄影师的拍摄持续时间是很长的,足见一组作品的拍摄是很用心的,这点给我留下了很大的触动。

摄影:蔡志勇

摄影:蔡志勇

框哥:在评选标准方面,您的标准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么?

蔡老师:对我而言其实也是两个部分——视觉的冲击力和作品本身的含义。

摄影:蔡志勇

框哥:作为本届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的评委之一,谈一谈您对大赛的感触吧?

蔡老师: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是摄影师的一个风向标,我们在评选中的细细斟酌也希望能更好的发现更真诚的镜头,鼓励更多的摄影师能够从大赛中获得自信,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技巧不断对影像进行探索。期待大赛能一直举办下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入围作品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已进入最后的评奖阶段,敬请期待大奖揭晓!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药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xishengzx.com/jxsh/10885.html

------分隔线----------------------------